《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2)——米兰城的混凝土

迪生     06-28 15:47     体坛+原创

北京时间昨天夜里,本届欧洲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一场大战上演了,打出精彩攻防的意大利队20完胜西班牙队。孔蒂在赛后说:小伙子们太棒了。现在我们得恢复,因为又有一场恶战要跟德国打,但我们已经证明了,意大利踢的不是链式防守了(Catenaccio)。

链式防守一词笼罩光环又背负恶名,意大利的球队无论取胜还是失利,无论风光无限还是颜面扫地,无论大举进攻还是龟缩死守,这个词都会出现。那到底什么是链式防守?它真的和意大利人的民族性格有关吗?意大利足球还在用链式防守吗?真的像孔蒂说的那样已经舍弃链式防守了吗?今天体坛+发布《倒转金字塔》一书第十章链式防守的节选,帮助读者寻找这些问题的线索。


新风格之翘楚是教练罗科,他很快改造了家乡俱乐部特里斯蒂纳,这支默默无闻的球队也塑造了他,罗科对足球的思考方式是在这里成型的,后来他步入豪门,率AC米兰两夺冠军杯。获得特里斯蒂纳的合同前,罗科曾在爷爷家的肉店打工,他的球员生涯还算可以,在帕多瓦和那不勒斯踢过球,最关键的是入选过意大利国家队——在当时的意大利,这个履历是成为教练的必要条件。挂靴后罗科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故乡,如果在电视上露面,他就装模作样地讲标准一点的意大利语,除此之外,他总是讲浓重的家乡方言。1948年,他当上了这里的基督教民主党议员,而奠定自己在当地民间的地位,则是靠执教家乡球队的成就。


1947年,35岁的罗科在特里斯蒂纳开始了自己的教练生涯,起初他担任球员兼教练,这张照片里就身穿球衣,当时他在特里斯蒂纳踢过三后卫身后的自由人。

1947年罗科走马上任时,特里斯蒂纳正狼狈不堪。刚结束的那个赛季,他们是意甲倒数第一,幸免降级只是因为英美军队仍在占领着这座城市,球队没法在主场踢比赛,所以被网开一面。就算他们不用到处奔波打客场,战绩也不会有什么起色。然而,就在罗科坐上帅位的头一个赛季,他们主场保持不败,最后获得并列亚军,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接下来两个赛季都只排第八,但对财力有限的特里斯蒂纳来说,这个成绩仍然很让人佩服。罗科与董事会不和后离开了,匈牙利教练古特曼接手,球队很快跌落到第十五名。

链式防守依然被视作“弱者的权力”,直到福尼执教的国际米兰采用后,人们才觉得大牌球会也能靠它赢得冠军。福尼让右边锋阿马诺回撤,去盯防对方的左边锋,右后卫布拉松横向移动,担任清道夫。阿马诺成了意大利足坛的第一个“回击手(tornante)”——回撤帮着防守的边锋。

也是在这个阶段,受追捧的布拉松成了第一位伟大的自由人。1950年,他从特里斯蒂纳加盟国际米兰,那会儿还是个笨手笨脚的后卫,接过自由人这个新角色后,他以大脚解围和不屈不挠而著称。流传着这样一段传奇:开球前他会在场上划一条线,警告对方前锋不准越线,要是敢试试,就把他们放倒。“可能在某些人的想象中,布拉松是个优雅的自由人,但他不是这么踢的。”马拉代伊说,“他基本上是个蛮干的苦力,踢法就是一有机会就猛劲来一脚。所以最初自由人被称作‘battitore libero’——自由开球的人,因为通常就是把球开出去了事。” 

1952-53赛季,国际米兰在34场比赛中攻入46球,整整比尤文图斯少了27球,但仍压过他们夺走意甲冠军,靠的就是只丢了24球(可以了解下前后脉络,上届冠军尤文图斯进球96个失球34个)。布雷拉这样描述国际米兰的踢法:他们先防守,然后“突然之间,布拉松发射了一枚迫击炮:70米开外的地方没多少人,有大片开阔空间供国际米兰的球星利用”。那个赛季他们踢了8场1-0、4场0-0。马拉代伊说:“当时媒体尖锐地批评他们,洛伦奇、斯科格隆和涅尔什组成的锋线星味十足,但他们太顾着防守,死气沉沉。这完全是革命性的:你想想,当时意甲冠军的进球数经常在100个左右。”


1952-53赛季夺冠的国际米兰,后排左一是福尼,后排左二是阿马诺,前排左一是布拉松。

主旋律的各种变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1956年的意甲冠军佛罗伦萨。主教练贝尔南蒂尼踢球时是个被国家队主帅波佐弃用的中前卫,他安排左前卫塞加托踢自由人,左边锋普里尼回撤为“回击手”,此外左内锋蒙托里填补普里尼留下的空位,实际上成了额外的中锋。也许不怎么受欢迎,但意大利足球的范本已经成型了。

国际米兰是链式防守最著名的践行者,不过,是米兰城红色的那一半最早向其他欧洲国家展现了链式防守的威力,这归功于天才教练罗科。短腿、四方脸、身材圆滚滚——这副形象有些滑稽,但球员丝毫逃不出他的掌心,为了确保私生活不妨碍踢球,即便离开了训练场,球员也要受到监控。

20世纪60年代中期罗科执教都灵,前锋梅洛尼为了不让他起疑心,一度让女友假扮成自己的妹妹。罗科热情洋溢,魅力十足,性急易怒,对杯中物无比痴迷,把当地一家饭店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一次他在更衣室里大发雷霆,朝地上一包以为是装球衣的口袋狠狠踢去,等发现是工具包时已经太晚了。在场球员拼命忍住笑,低头往地上瞅,因为害怕,他们等到罗科走远了听不见动静后才笑出声。 

执教都灵时,罗科经常到训练场的酒吧喝两杯,然后到更衣室爬到储物柜顶上来一觉。他最喜欢跟布雷拉共饮,两人坐在一起,一瓶接一瓶地喝到深夜。论对足球的看法,同样来自北方的布雷拉跟他英雄所见略同。布雷拉写道:“一场完美比赛应该以0-0告终。”

也许罗科没那么极端,但他对中场漫不经心横传导致的丢球深恶痛绝,坚决要求所有球员都得回防,连前锋也不能豁免。这个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欢迎,频频为米兰破门的巴西球星阿尔塔菲尼(或者叫马佐拉,他早年在巴西踢球时用这个名字)就很难接受。英格兰前锋格里夫斯在意大利不太如意,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1961-62赛季,格里夫斯在米兰只待了5个月就打道回府,10场9球的纪录常被遗忘,在罗科看来这不够:“这两位得明白,比赛中你不光是拿钱,还得挨踢。” 


从左至右:米纳、布雷拉和罗科,米纳也是体育记者。

短暂执教特雷维索后,罗科回到特里斯蒂纳,不过,直到1953年转投帕多瓦后,他的方法才又一次明显成功了。他们在意大利足坛远远算不上巨人,但从1956-57赛季到1959-1960赛季,先后排名第3、第7、第5和第6,创下了队史上的最佳战绩。接下来一个天赐良机出现在罗科面前:AC米兰向他发出邀请,去接替得了心脏病的维亚尼。率队夺得1959年意甲冠军的维亚尼以体育总监的身份留了下来,后来他声称是在那个阶段,自己说服罗科认可了清道夫的优点。也许他们讨论过如何完善这个体系的细节,但毫无疑问,罗科第一次执教特里斯蒂纳时就用了某种形式的链式防守。 


执教帕多瓦的罗科。

不过,罗科的球风跟那些刻板成见大相径庭。例如在登顶意甲的1961-62赛季,米兰在34轮比赛中攻入83球,比火力第二强的罗马足足高出23球。队中的切萨雷·马尔蒂尼同样出生于的里雅斯特,职业生涯同样从特里斯蒂纳起步,作为后卫他一如既往地刚强,但跟一般人对清道夫的想象不同,他不是什么可怕怪物。为米兰效力12年后,他于1966年转投都灵,按照AC米兰官方历史的描述,他留下了的印象是:“绅士风度,球风正派,独具一格,但永远注意防守职责。”


米兰队长老马尔蒂尼,拍摄于1963年。

罗科还能包容富有创造力但文弱倦怠的天才球星里维拉。在《完美10号》一书中,理查德·威廉姆斯将里维拉比作“加缪的存在主义局外人,若隐若现地徘徊在生活边缘”。一谈及里维拉,布雷拉总是跟罗科对着干,称这个话题是两人关系中的“斯大林格勒”。对于自己命名的“防守主义”足球,布雷拉是个坚定的基要主义分子,认为里维拉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还蔑称他为“修道士”——这个词暗示他缺乏勇气。然而AC米兰捧起冠军杯的两场决赛显现出了里维拉在队中是多么重要。1963年,他们跟本菲卡对决,下半场里维拉在8分钟内两次助攻阿尔塔菲尼,红黑军团反败为胜;1969年AC米兰4-1横扫阿贾克斯,他又贡献两次助攻。 


捧起金球奖的里维拉,克鲁伊夫称他为“欧洲足球黄金年代的黄金球员”。

也许罗科的链式防守跟一些人以为的不同,不那么专门死守,不过,他的足球哲学跟古特曼在本菲卡所运用的相比,仍然有天壤之别。两人都性情暴躁,但从本质上看,古特曼的足球理念是浪漫主义的,而罗科只想着怎么赢球。一场国际俱乐部杯比赛是对阵臭名昭著的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生队,据说罗科在赛前下令:“什么东西动弹就踢什么,要是踢的是球,那就更好了。”这个故事挺可疑,但正符合罗科的行事风格。

1962-63赛季冠军杯第二轮,伊普斯维奇输给米兰后,队长纳尔逊抱怨罗科的球队“什么手段都敢上,揪头发、吐口水、踩脚趾头。”决赛时,莫拉从右路换到左路,弃用了在冠军杯中进球不断的边锋巴里森,顶替他的皮瓦特里是专门用来摧毁本菲卡的内锋科卢纳的。阿尔塔菲尼扳平比分后只过了1分钟,皮瓦特里的严重侵犯就让中场大将科卢纳一瘸一拐了,也许是运气差或者出脚时机。


1963年,老马尔蒂尼捧起冠军杯,照片中他的左边是巴西球员福尼,右边是里维拉,再往右是本菲卡的科卢纳。

不管罗科的球队有多过分,跟劣迹斑斑的同城对手还是没法比,那可是埃雷拉打造的大国际米兰:天赋异禀,成就毋庸置疑,绝对冷酷无情。他们是链式防守的最高典范,在大众眼中体现了足球的所有阴暗面。无法否认他们的地位,但心甘情愿地尊重他们同样做不到——英国人尤其不愿。

相关连载:

【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1)——源头:瑞士门闩

【史话】链式防守前世今生(3)——大国际的落幕


本书已发行,体坛+总编辑、国际足联金球奖中国媒体评委骆明倾情推荐。目前可通过出版社微店购买;7月初在京东亚马逊上市,目前可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