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战术板:战叙利亚,国足进攻为何发力变乏力?

王玮晨     10-06 23:26     体坛+原创

中国0比1输给叙利亚,从赛前开始,整个氛围就是在想如何通过进攻吃掉对手,从排兵布阵看高洪波也费了不少心思,中场控制明显增强,但进攻威胁反倒下降。在比赛中调整来调整去,最终将防守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排除掉一些球员的失误,本场中国队整体的战术思路确实不太统一。

阵型:352

由于对手叙利亚相比伊朗和韩国偏弱,看首发阵容都以为高指导会将阵型换回4后卫,比赛开始后发现仍旧是一个352。三中卫冯潇霆、张琳芃和任航。三中场蒿俊闵,张稀哲、黄博文,两个边翼位是赵明剑和于海。前场双前锋张玉宁和郜林。图1中的352的三条战线还是非常清晰的。

中场控制三角

本场比较大胆的一个改动就是采用了一个纯技术型中场组合,无工兵型球员。场上站位来看,蒿俊闵拖后,前面黄博文与张稀哲分居两侧,构成一个三角站位,可以看出,高指导还是想利用这个三个技术型球员将中场给控制住,图2。

左路放给于海

中国队刚开始比赛时,这场比赛的阵型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个4后卫,原因就是在于海的左侧。本身的三中场不论是黄博文还是张稀哲,都相对更靠右侧,等于左侧是放空给了于海一个人。图3中是郜林的一脚转移,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队进攻时的站位。由守转攻时先找郜林,郜林控住球后,张玉宁会拉到右边,张稀哲前插,黄博文在中间,左路整条线放给于海。

蒿俊闵后置长传

在比赛中,蒿俊闵虽然位置拖后,但是并不是防守用。在高洪波的设想里,是想在中国队将场面控住后,由蒿俊闵在中圈弧的位置拿球,两个边翼位上去,由他发挥皮尔洛的作用,进行调度。图4是蒿俊闵中场长传找右侧插上的赵明剑。同时在进攻中,两个边进行流畅转移,不过蒿俊闵在这点上完成的并不好。

问题:想法太多又无爆点

看这个进攻的阵容,原以为火力不错,但是防守不行。结果在上半场,中国队利用中场控制在防守端完成的还不错,反倒在进攻端则迟迟打不出威胁进攻。感觉在进攻端的想法太多,想控住局面,想打阵地战,想通过倒脚打透对方。结果效果反倒不如前两场简单粗暴来的思想统一。

可以说在中场的一些战术设想都打出来了,问题主要是是进入到30米区域内开始变得办法不多。首先是地面配合不起来,几乎在中路被人一贴,倒脚就倒不起来了,两个边又没有转移。另外两个前锋没有明确的前后站位与分工,在上半场的比赛中都是在为队友做球,反击中,没有速度优势,而拉边后禁区里又没有队友接应。

还有于海的左侧,边翼位对他要求有点过高了,在场上踢着踢着把左路进攻给完全踢瘫痪了。整体来说,上半场中国队的这套阵型中控制有余,但是缺乏爆点。威胁性上也与此前的长传反击有着差距。

下半场

黄博文下去导致中场控制减弱

下半场中国队率先调整。也是考虑到上半场左路进攻乏力,于是用姜志鹏将黄博文换下去了。然后将于海顶到更靠前的位置。这样一下,左路进攻是起来了,不过于海相比黄博文,中移的次数与对中场的控制都会减弱。这样对面的中路的开始屡次拿球直塞。我们看图5这样的球,对方通过直塞打成的一次威胁进攻,此时中场就蒿俊闵和张稀哲,于海的位置距离这两人非常远。

那粒丢球,实在要分锅的话,任航百分之30,顾超百分之50,然后中路分那百分之20。

武磊、杨旭上场头球强攻

这之后连续换上武磊和杨旭,郜林与杨旭变成双中锋,再加上武磊随时往禁区里插,中国队开始回归到简单粗暴的长传冲吊打法。图6就是很典型的这种进攻了,长传往里面吊,随后郜林摆渡回来,武磊前插二点。

这种打法确实是增加了威胁,无奈叙利亚也开始死守,最终还是没能攻破对方球门。

总结

1本场高洪波在阵容上进行了大幅调整。期望利用技术型球员控制住中场,通过阵地战打透对方。但比赛中,中场是控制住了,不过进攻中想法太多,也没有爆点,迟迟打不出威胁。

2下半场用黄博文换下姜志鹏,再将于海顶到前面去,这样左路进攻是起来了,但中场控制减弱,反倒被对方抓住中国队失误打入一球。

3最后孤注一掷,连续换上杨旭和武磊,往禁区内进攻高球轰炸,威胁明显高过此前的打法,可惜时间不够,对方一球在手安心死守,最终遗憾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