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1!高洪波率领的国足兵败西安。当“福地”被攻陷之后,所有预言国足12强赛首胜的脚本都要重新改写。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打进12强赛时的兴奋与憧憬,在如狼似虎的对手面前被碾得粉碎。我们因为摇摇晃晃晋级12强赛而具有的能力,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必须强调的是,0比1输给叙利亚真的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也不能让“死亡”的恐惧萦绕在中国队的心头。
输球,出线只是告急,晋级机会依然很大。曙光在前,要坚定信心。
我本来不主张评论战术和用人,当我们在主场0比1败给叙利亚之后,我不得不从这些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样做,不是为了否定什么,而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在后面的比赛中把细节做得更好。
1、首先,我们要承认技不如人。
过去,我对“技不如人”这个词语很敏感。这个词语,在1997年兵败十强赛之后,被写进中国足协官方的十强赛总结报告。那也是我们第一次提出并承认“技不如人”。
此后,这个词语虽有提及,但并没有成为任何总结的主流。我也一度认为,当中超因为大牌教练和大牌外援鱼贯而入之后,我们本土球员的技能会突飞猛进。
实际上,我错了。
在高水平外教的指导下,在高水平外援的带动下,我们球员的综合能力会有提升。不过,由于青少年时代的根基不牢,这种提升很是有限。于是,面对12强赛强敌的时候,丈量出了我们全方位的落后。
尤其是面对现代足球的抢逼围时,我们的力量、速度和动作频率都明显跟不上,所以在场上被对手限制,中场组织无序,三线脱节而呼应不够。具体而言,就是在对手的快速逼抢之下,要么被断球,要么盲目出球。
所以,通过0比1输给叙利亚这场球,我们应该承认“技不如人”。这肯定很难,再难,也要认清现实。
我们不能活在憧憬里,这就像是《皇帝的新装》,别人已经把我们的胸毛数得一清二楚,我们却活在自恋的世界里。
高洪波不是神仙,不可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点石成金,更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2、高洪波在战术方面的想法不错,但是球员能力难以实现。
赛前,我写过文章,外人不可能清楚高洪波的战术打法,也不会知道他在想什么。主场对阵叙利亚,高洪波的战术思路,验证了我的论断。他的五后卫战术,以及后来的变阵343,都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从战术打法本身来讲,采用五后卫,首先为了遏制叙利亚的攻势打法。在赛前的斗智斗勇中,高洪波准确分析到了叙利亚会采取攻势打法,于是他在上半场用五后卫战术来消耗叙利亚的锐气和体能。
下半场,他用左后卫姜至鹏替换中场球员黄博文,想法也是好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下半场采取343强攻阵型,让姜至鹏和赵明剑两翼齐飞,利用姜至鹏的传中,给锋线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国家队的所有球员中,黄博文在中超联赛中以129次传中位列本土球员第一,姜至鹏位列第三。如果有传中郜林等高点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球员其实更擅长4231这样的战术,到国家队打五后卫或者343,在位置技术和位置要求上,我们的球员可能还难以适应。所以,高洪波的343打法没有实现,也没有得到更好地体现,结果因为后防线和守门员顾超的失误,丢球了。
顾超的失误,低级。
3、杨智的经验远远高于顾超。
在陕西省体育场的现场,当我拿到出场名单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守门员顾超首发。有些吃惊,毕竟顾超的大赛经验欠缺太多。
作为89国奥队的守门员,顾超当年是第三或者第四门将。在国家队门将的位置上,他此前替换曾诚出场,显得有些紧张。守门员这个位置,一般是经验越丰富越好。
在和叙利亚的比赛中,顾超依然有点紧张。他的预判和出击火候不够,第54分钟的那个致命失误就是经验不足造成的。
杨智作为曾经的一号国门,身经百战,正处于守门员的最佳时期。在12强赛这样的大赛中,我认为曾诚受伤之后,杨智应该出任主力。
4、郜林和张玉宁应当取其一。
郜林终于首发了,和他搭档的是张玉宁。
从郜林和张玉宁的风格看,他们两个人是同类型,在比赛中无法做到互补。所以,张玉宁和郜林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各干各的。从搭配的角度讲,我认为郜林和张玉宁两者取其一,不管谁首发,只能有一个人首发。
和他们其中一人搭档或者配合的,应该还是武磊。甚至,用杨旭和郜林、张玉宁中的一人搭档,效果都会比郜林和张玉宁的搭配更好。
杨旭在比赛中的活动范围大,有时候还能带球突破。在长传或者传中的时候,杨旭的支点作用更明显,既可以形成射门,又可以为队友进行摆渡。
杨旭最终替补上场,但是首发出场的效果可能更好。
5、蒿俊闵和张稀哲应当取其一。
蒿俊闵和张稀哲的风格也有些类似。面对身高、力量、速度和技术都不错的叙利亚,蒿俊闵和张稀哲的对抗能力是短板。把两个特点有些类似的球员放在中场,中国队的对抗能力受到影响。
在和叙利亚的比赛中,为什么蒿俊闵和张稀哲两个人都无法真正担任组织核心?因为没有一个“保镖”在蒿俊闵或者张稀哲的周围帮忙,在对手强硬的对抗面前,他们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组织进攻。
吴曦和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搭档,应该更为合适。
6、姜宁当替换于海。
于海的A级比赛经验很好,特点也比较突出。如果非要替换于海的话,我认为姜宁最合适。
不少本土教练,对姜宁的评价是: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的人。姜宁的能力比较全面,在禁区内以及禁区附近的活动能力强,是可用之才。
高洪波执教国家队的“上半场”,姜宁就是重要成员。高洪波对姜宁非常熟悉,不用,也许是因为姜宁没有达到12强赛的要求。
7、应该坚持球员都熟悉的4231。
对于中国球员来说,能力都是有“惯性”的。当他们习惯了俱乐部的4231踢法之后,让他们踢532、541或者343,一时半会抹不去4231的记忆,在高强度高速度的对抗中,就更加容易出错。
伊朗和韩国是公认的强队,临时用五后卫打法无可厚非。面对比伊朗和韩国弱一些的叙利亚,应该回归最熟悉的4231。
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变阵。高洪波执教江苏舜天的时候,曾经把4231变为343或者3421,纵使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球员们还是不太适应。后来,江苏舜天俱乐部动用媒体、球迷的力量给高洪波开会,让高洪波变回4231.
高洪波的想法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球员不具备变阵的能力。
8、机会犹在,不能自暴自弃。
输给叙利亚之后,中国队积1分。但是,仅仅过了3场比赛,出线的机会仍然在。这种时候,绝对不能自暴自弃,而是知耻而后勇,把后面的7场比赛打好。
1997年十强赛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出现过因为一场输球就心灰意冷的情况,有了提前缴械的想法。结果,鸣金收兵时遗憾,只差1分就出线。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只能当做教训了。
所以,无论是高洪波还是国脚们,都没有必要丧失信心。还是那句话,同组的另外5个对手相互之间相克,会形成绞杀的局面。只要我们把握好后面7场比赛中的机会,进军俄罗斯不是没有可能。
9、该下大力气解决青少年的训练和培养问题了。
我说过了,技不如人是从小开始的。小时候的基础打错了,长大以后,付出再多的代价,都难以完全弥补回来。
当下,中国足球青少年领域缺少先进的足球理念,缺少先进而又符合我们的技战术风格,缺乏先进的整体足球的概念,反应到国家队身上也是如此。
中国足协当真正一个建立一个青少年球员培训系统,真正引进世界先进足球理念,真正仅仅世界先进足球国家的青训专家和青训教练,利用8至10年的时间,让我们的青少年基础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