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评论员林良锋述评
一场完全应该拿下的比赛,最终连平局也没捞到,可怜那些冒着大雨亲赴现场助威的球迷,同情那些听了九流专家推介砸锅卖铁,想从中国队身上捡点彩头的玩家,国足又在面临考验的时刻,辜负了球迷的期望,只是他们负不起全责。队际球类项目,胜负的砝码越来越押在主帅的身上,无论你有一手多么好的牌。这类例子不胜枚举,近的有欧洲杯东道主法国,上赛季英超的阿森纳,稍微远点的世界杯东道主巴西,欧洲新军比利时。至于坊间流传的阴谋论,不在讨论范围。
先来看一组让无数球迷破费的事实:中叙过往交手了九次,国足六胜一平二负,叙利亚不少主力因各种原因拒绝归国参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上午北约盟军来炸,下午俄军来炸,还夹着一个伊斯兰国全球为祸),中场核心米达尼累积黄牌本场缺席,全队本次没有包机来华,辗转抵达西安,师劳兵疲。叙利亚本次访华阵容,三分之二是青年军,其中九人出自九三年龄段国奥。赛址西安号称“国足福地”,国足在此六战四胜二平,最近一场恰是将国足送进十二强的奇迹:两球净胜卡塔尔。这么多客观有利条件摆在面前,国足却未能把握,除了问责高洪波,没有谁能背这个黑锅。你可以责备顾超莽撞出击,你可以批评中场未能阻止对方传出这记致命的过顶,甚至鄙视叙利亚的各种赖皮玩法,追根溯源,都会回到高洪波这一点上来。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在测试真才实学的时刻,现了原形。天时地利人和占全未能取胜,国足的前景更加黯淡,但不至于绝望,这一点许多打过二十年前十强赛的老一辈国脚都深有体会。但可以不将自己推入绝境为什么要自寻死路?将眼光投得高一点:则是足协选帅太过敷衍和业余,顺水推舟,让高洪波一个人面对千夫所指。如果足协培训本土教练到位,又何至于这么重大的任务,竟找不到第二人担当?高洪波当年在亚洲杯折戟,已被视为不堪大用,何以因为卡马乔和佩兰两任外教下课,推出高洪波值得信赖的结论?如果当初觉得高洪波堪用,以卡马乔和佩兰李代桃僵,已经抽了自己一记耳光,再把高洪波请回来是第二记耳光,如今两负一平,第三个巴掌也举起来了。
回到比赛。别说是残阵上门的叙利亚,即使是强阵来袭的伊朗,国足也是可以拿下的。没有这个必胜的信念,总在分数上算计,已经耽误了国足不知多少次,绝不能再走老路。打进十二强,是极为偶然的事件,并非高洪波的能力有多强。迎战卡塔尔之前,国足晋级的四个条件已具其三,这几乎是送分的开卷考试,得逞了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有了这个机遇,就该谨记网上那句听来肉麻,但字字在理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豁出去和每个对手拼搏到底,出不了线有很多原因,但场场打出气势和真实水平,球迷都能接受。迄今三场,国足从未做到这一点。有人会拿客场对韩国的下半时反驳,别忘了那是韩国稳操胜券之后稍有松懈,才让国足有了反扑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在落后三球之前就那么打呢?
顶着“韩、伊两强保平争胜”的藉口,到了迎战叙利亚非胜不可时,高洪波再无退路,交出了最差的一份功课。试问:迎战叙利亚的首选和备选方案是什么?预计什么时段破门?如何搭配手头的人力?每个人的具体角色和任务是什么?可曾预见到叙利亚的磨洋工玩法?可曾研究过该队在头两轮的发挥?我相信高洪波都想过,可我们从场面上看不出来。郜林和张玉宁是十二强的第三个前场组合,每场比赛最低轮换三人(曾诚属于被迫),用句行话:他不知道自己的最佳十一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场比赛三个组合,球员如何进入状态?
中超以三后卫为系统的球队是少数派,绝大部分国脚没有实战中演习三后卫的经验,为什么不用大家驾轻就熟的套路?是高洪波不会用四后卫系统?还是他觉得人多就意味着防守有保障?既然定了郜、张为锋,谁为他俩制造机会?怎么制造机会?我相信高洪波也考虑过,可国足上半时射门只有两次,不及叙利亚,已经说明首选方案并不成功,备选方案是什么?如果上半时看出问题,为什么还要多等十五分钟才换人?要赢,必须射门,射术不精更要多射。全场统计国足射门不到叙利亚一半,说明首选和备选方案都不见效。既如此,为什么不采用看似简单可能管用的粗线条打法?以高个球员担任箭头争抢第一落点,由身后技术较佳的队友捕捉战机?直到尾声,国足濒临绝境,仍不见有类似的救命稻草,进一步说明备战质量很不理想。
具体到攻防细节,真为国足被对手各种盘外招戏弄不值。主场要有主场的气势,要让对手一对抗就知道来者不善,心里发虚。为了出线,叙利亚各种花招使尽,国足却老实巴交不知道还以颜色,竟连起码的飞铲和冲撞这类震慑对手的招数都没有,你让叙利亚如何怕你?不要再拿体育风尚这类假道学来自欺欺人,国足需要出线,需要成绩,不需要道德风尚奖,谁也没把这个放在心上,伊朗伤了曾诚,叙利亚中卫重手侵犯郜林,可曾一丝一毫体育风尚?如果能赢,谁会计较国足的致胜进球越位三米手球在先?高洪波连这个也不教吗?
接下来咋办?够魄力的立刻换帅;退一步也要高洪波具体汇报下一步的训练和比赛部署,中国足球不能再错失这个机会。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