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强赛第三轮比赛,中国队主场0比1不敌叙利亚,3战仅积1分,出线前景堪忧。和前两场相比,这一次高家军面对所谓的12强赛“最弱对手”,创造出来的绝对进球机会反而还不如对阵韩国和伊朗时更多。从赛后数据统计来看,中国队虽然看似总体占优,但却凸显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全场比赛,中国队控球率为56%,比叙利亚的44%多了12个百分点。此外,中国队在传球数上更是以403比231处于绝对优势,高洪波的弟子们比对手多传了172脚球,传中数也是19比6,是对手的3倍还多。
但在射门数上,中国队却是以7比9落后,对方在中国队的主场反而多了2次射门。在射正数方面,中国队90分钟只有一脚射门打在门框范围以内,这样的效率不进球倒也是比较正常。
前两战对阵强敌韩国伊朗,中国队尽管一平一负,但比赛中还能创造出几次不错的机会,但这场中叙之战中国队反而不会进攻了。赛后郜林等球员的访谈或许能够解释这个谜团:太急躁。由于中国队此前两战仅得1分,主场面对叙利亚几乎是必须要赢才行,赛前球队内部和外界舆论也都认为高家军主场拿到三分没问题,这在无形中肯定会给球员造成一定的压力。
中国队已经15年没踢世预赛最后阶段比赛,背着想赢怕输的包袱踢球肯定会出问题,从比赛中也可以看出内心过大的压力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球员们的传中数虽然不少,但能够传到位的却寥寥无几。真是中国队国脚的能力不行?显然并不完全是,因为同样这批人,回到联赛就能屡屡送出妙传。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队的数据优势也有些许的欺骗性。因为在叙利亚进球前,其实叙利亚是更占优优势。上半场,叙利亚射门数3次,中国队只有2次,任意球数上叙利亚也以9比5领先。
中国队之所以下半场能够在数据统计上逆转,很大原因是叙利亚进球后全线死守想要保住1个球的优势,甚至不惜采用多次“卧草”的行径,而中国队则全力反扑想要追平。但事实上虽然中国队发动猛攻,但依然办法不多,反而险些被对手反击再进球。
高洪波在比分落后情况下也是奋力一搏,用武磊和杨旭分别换下张玉宁和于海,此外,他还在中场休息后用姜至鹏替换黄博文。然而从效果来看,高洪波的调整完全没起到作用。事实上,中国队的进攻办法僵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存在的问题,高洪波显然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更令球迷不解的是,中国队虽然身高有优势,但在阵地战不利的情况下,在角球、定位球配合方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空有杨旭、张玉宁这样的攻击桥头堡。这也难怪在比赛结束后,詹俊等足球评论员以及前国脚李铁认为中国队踢法太单一,完全打不出来像样的进攻配合。
中国队如今3战1分,虽然还没有宣告死亡,但如果下一场对阵乌兹别克斯坦还不能取胜,几乎可以宣布死缓。对高洪波来说,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打破进攻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