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回顾是忽略现实的重要形式

王勤伯08-16 14:40 体坛+原创

文/王勤伯

《体坛周报》30周年,我却已失去了回顾过往的愿望。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但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体坛人来说,每隔一年回顾一次过往早已没有价值。

一个企业的生存,必须保持强大的“再创业”精神,而“再创业”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敢于和过去主动割裂。

总体而言,《体坛周报》是一个对员工素质和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经过《体坛周报》编辑部熏陶的员工离开以后很容易在其他单位或领域迅速升至高位。

但反过来,如果一个年轻人发现成长空间被阻隔太厉害,也会主动离开,无疑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因此,我格外珍惜这些年一直在体坛共事的每一个老同事,也特别关注新加入体坛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都很好,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出于对体育的共同爱好,对体育新闻报道格调和体育写作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追求,同事之间没有过分复杂的上下级关系。

关于马德兴这样的体坛老革命故事,我们早就已经谈得太多了。尽管马德兴仍然带着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不断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故事,但在本文有限的空间里,还是把他按下不表。

我更多希望谈谈与“老体坛”、“体坛昔日创业历史”无关的同事。他们的出现,也帮助转型期的体坛拥有了更多的拓展可能性。

本届世界杯开赛前,我就注意到了秦游夏这个名字。作为首次为体坛出外大赛报道的记者,他表现出的成熟度是令人惊叹的。无论是寻找新闻还是组织话题的能力,都像是一个老兵走上战场。

实际就算是很多传媒老兵也避免不了文章中太多套话、废话的毛病,但这一点在秦游夏的报道里很少看到。他和几位德国记者一起深度探讨德国队问题的对话,每个问答都是单刀直入,阅读体验相当舒服,可以推荐为本届世界杯《体坛周报》最佳报道之一。

另一位同事就不能用“印象深刻”来形容了,因为这些年来我早已在“伯辣图”哲学栏目夸过他好几次——体坛视频的出镜记者马克欣。马克欣的存在对于体坛是格外有价值的,实际我们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缺少这样一个角色,一个能把体坛记者和巨星面对面时的气场以优秀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的人物。

这方面,马克欣给体坛带来的是宝贵的新东西,也是我们这些“老体坛”需要认真学习的对象,作为文字记者,我们也做过很多面对面的采访,但要把采访以视觉产品的形式做出来,那又是一门需要千锤百炼的手艺活。

世界杯后,我也在体坛加编辑部见到了一些比我年轻十多岁的同事。我觉得他们在很多方面的素质比上一代人更高,他们和当下时代的节奏更合拍,如果我和马德兴为代表的上一代人谈音乐,几乎是对牛弹琴,但和这些年轻同事,我反而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

这也就涉及到,作为一个年长的从业者,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既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化自己的积累,同时又成为年轻一代的好队友,让他们得到足够的施展空间。我觉得这一点实现了,“再创业”也就不远了。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