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请回答2018】骆明:为何国足教练总是高开低走?

骆明     01-03 15:45     体坛+原创

体坛+读者大龙1218提问:

为啥无论外籍教练还是国产教练,甚至像里皮这样的世界顶级教练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总是高开低走?

骆明回答:

“标题越短事越大,问题越短越难答(后半句是我造的)”。与其他入选问题相比,用户“大龙1218”此问非常简单,却让我思量了一整天,希望答复能让您满意。

一、“高开低走”本就是教练界常态。

任何教练执教任何球队,结局都是要“走”的,我们不妨把他们分为四种。

A是“高开高走”。如齐达内,执教皇马三年都拿到欧冠,而且在实现三连冠后立马闪人,堪称知进退的典范,太难复制(德国队主帅勒夫如果在2014年世界杯夺冠后走人该多完美)。当然,如果他去年1月在国王杯负于莱加内斯后提出的辞呈被弗洛伦蒂诺批准,这会是又一个“高开低走”的范例……

B是“低开高走”。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因为教练同样要知进退,懂得收手。如法国队主帅雅凯在1996年欧洲杯失意后,1998年夺世界杯后马上收山,让《队报》再无报复的机会;穆里尼奥在国际米兰第一年欧冠16强被曼联淘汰,第二年拿到三冠王后他立马转投皇马,没有陷入三年魔咒。

雅凯和徒弟德尚先后拿到了世界杯。

C是“高开低走”,这在教练界占了较大部分。“大龙1218”所指的中国队主帅多半是这种类型。具体原因,我后文再叙。

D则是“低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同样是教练界的相当部分。中国队有过几位过渡主帅(以土帅为主),他们如果干得好,是有转正机会的。但几场球没踢好,无法给人以信心,自然就下课了。球迷在讨论中国队主帅“高开低走”时,潜意识忽略了他们。

二、为什么教练们往往高开低走?

商场是残酷的,赢家永远是少数。职业足球也一样,失败的教练占大多数,所以“低走”太正常了。但也有很多情况是,这个教练明明刚来时干得很好,为什么时间一久,就变味了呢?刚刚在曼联下课的穆里尼奥就是典型。

我想起2013年发表于《全体育》杂志的一篇专栏“如果球队没有教练”,开头引用了1996年12月10日刊于国际足联官网的巴斯滕采访,记者问巴斯滕:“你与世界上最好的教练共事过,对教练整体怎么看?”巴斯滕语出惊人:“我发现,在10个所谓的顶级教练中,只有一个能真正提升球队,六个无害,有三个甚至会把球队变得更糟。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尊崇克鲁伊夫和萨基,两个教练都有远见卓识,能把球队变得更好。”

萨基(左二)与荷兰三剑客的合作也是高开低走。

这就是“高开低走”的真相。顶级教练尚且如此“糟糕”,就别说普通教练了。一个教练刚上任时,来不及给球队打上太多个人烙印,基本是“放任”球员自我表达(看看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曼联)。而一旦教练真正完全接管球队,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球队,“负作用”就渐渐体现。战术条条框框,用人亲疏有别,大多数教练都无法脱离这样的怪圈,最终大家都不开心,一拍两散(别看巴斯滕大赞萨基,可萨基也是被他告状挤走的好吗)。更别说国足这个不太理想的环境,与方方面面打交道,真的很难,你懂的(此处省略1000字)。

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足球,甚至不仅出现在足球圈。往大了说,古代的皇帝们,是不是大多数都对王朝起到了负作用?皇帝们基本不蠢,他们也想建功立业,结果却往往是折腾百姓,怨声载道——他们不明白“无为而治”的道理呵。

三、为何每个失败的国足主帅都要下课?!

这是我很多年前就开始思索的问题:为何每个国足主帅失败后都会下课?正如我刚才所说,足球中,失败的教练占大多数,如果一支球队每次失败都炒教练,而且持续数十年,它的口味也太刁了。除非你是阿布,有那么多钱买好球员,还有那么多钱请教练和炒教练。

可能是每次国足失利后被全国民众骂怕了,急于拿教练当挡箭牌,领导们从不给教练“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阿拉贡内斯遇上的是中国足协,2006年世界杯16强被法国队淘汰后一定就被开刀问斩了,没有阿拉贡内斯创新的控球大法,西班牙哪来的2008欧洲杯?

2008年阿拉贡内斯的成功为自己正名,也捧红了核心哈维。

再举两个不以球迷思维定教练去留的例子,安切洛蒂来AC米兰第一个完整赛季(2002-03)就拿到了欧冠,但2004年欧冠八强被拉科鲁尼亚4比0逆转,2005年欧冠决赛又被利物浦逆转,我周围的米兰球迷都欲除安帅而后快,但贝卢斯科尼没有冲动,回报是2007年再拿欧冠。

2012年拜仁在主场打欧冠决赛,常规时间和加时赛两度错失好局,最终点球决战落败。可怜的海因克斯成为“三亚王”。大家都在讨论是否换帅,但拜仁经理层选择信任主帅,回报是一年后的三冠王!

好教练难找,中国队遇上一个不容易。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净负9球的米卢(虽然这三场败战其实非常正常),2006年世预赛因算术问题出局的阿里汉,当时都在一片骂声中下台。如今回头看,他们却是很适合中国队的主帅,不少同事同行仍在怀念他们。如果教练确实受到球员的拥戴和肯定,也得到圈内认可,为什么在高开、低走之后,不再给他一次“高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