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争议or最大奇迹!还原《绝杀慕尼黑》真实历史

季孟年06-20 19:08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季孟年

近日,一部名为《绝杀慕尼黑》的俄罗斯体育电影登上了中国大陆的大荧幕,获得了影迷们的一致好评。截止今天,在著名影评网站《豆瓣网》上,这部电影的评分达到了8.3分。

本片所讲述的,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男篮击败美国男篮勇夺奥运金牌的故事。片中苏联球员对于胜利的执着,以及那场精彩激烈的比赛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就连国家体育总局都发文号召全体运动队观战此片,以学习片中苏联球员为了祖国与荣誉而拼搏的精神。

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受国家体育总局推崇,1972年那个夏天在慕尼黑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您回溯一下当年的那段历史。

冷战背景下的美苏篮球争霸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1946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历史学家们认为,这就是美苏冷战的起点。

从那时起到苏联解体,美苏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从军工到航天,从政治到文化,甚至就连体育领域,美苏之间的对抗也从没有停下过。

在体操、举重、摔跤、田径(田赛)以及冬奥的项目上,苏联一直都在世界上位居领先地位。不过在篮球领域,美国是绝对的老大。自从1936年篮球项目正式入奥以来,他们一直都垄断着冠军,且从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不过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时候,篮球王国的根基似乎有些松动。

那年奥运会在西德的慕尼黑进行,那时的德国刚刚摆脱二战的阴影,可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依旧是冷战的最前沿。苏联和美国在东德与西德都陈兵百万,等待着随时开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紧张的氛围同样延续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美国队自然希望在自己的优势项目篮球上继续称霸,但苏联人仿佛也嗅到了一些不同的味道。

“在看到美国队名单之后,我们都觉得我们有机会击败他们。”有苏联球员在后来说道。

在当时,美国还不会安排职业球员来参加奥运会。在他们看来,仅仅是凭借一帮大学生,就足以夺得奥运会的金牌。而在慕尼黑奥运会的时候,情况又有些不同。大学篮球界的天之骄子,后来的名人堂成员比尔·沃顿因为与教练不和最终退出了奥运会。此外,“J博士”欧文本来也有机会出战,但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他刚刚成为职业球员。

即便是沃顿与欧文都不参加,只要当年美国队内选拔赛的得分王斯文·内特能够出战,他们也大有机会赢下冠军。但是,内特也因为实在是忍受不了时任美国主帅伊巴的魔鬼训练,最终退出了国家队。

反观苏联这边则是兵强马壮,有苏联“杰里·韦斯特”之称的贝落夫是球队的核心,保劳斯卡斯等几位球员同样处在巅峰。仅从实力对比上来看,两队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因此,这场冷战背景之下的美苏篮球争霸的确非常值得人们期待。

奥运会历史上最漫长的三秒钟

没有任何悬念的,美国和苏联淘汰了各自眼前的对手,晋级到了最终的决赛之中。在这时,美国队已经在奥运会上连胜63场。但王者之位,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稳固。

奥运会半决赛,美国队在与巴西的比赛之中就打得非常艰难,好在最终还是晋级。而苏联队则是一路顺风顺水,在半决赛轻松击败古巴。现如今遇到老对手,他们也是自一开场就掌控着比赛的局面。

美国队的主教练伊巴有些保守也有些固执,他执意让球队压低节奏,认为稳扎稳打便能击败苏联队。可这样的策略并没有取得成功,苏联队开场之后取得了19比9的领先。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美国队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落后达到10分。

其后,苏联队的主帅康德拉申继续让自己的队员给美国队施压。他的打得比美国队更主动,身体对抗更有侵略性,比赛的节奏也更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场比赛对于苏联队的远动员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他们对于胜利的渴望燃烧着自己体内的每一寸激情,渴望在这里击败美国队,终结对手的不败金身。

或许,对手这样的斗志同样激发了美国队,双方在比赛之中一度出现了很激烈的冲突。苏联队的科尔基亚与美国队的内线核心之一德怀特·琼斯在一次争抢篮板时爆发冲突,双双被罚出场。科尔基亚在后来表示,他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脑震荡情况。

在冲突发生之后,双方的对抗强度进一步提升。苏联队的体能似乎有些开始下降,美国队的球员们选择跳出伊巴的战术安排,开始利用快节奏的进攻来追分。直到比赛还剩下40秒,美国队以48比49落后1分。

在这个时刻,苏联队掌控球权,他们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但亚历山大·贝落夫却出现了传球失误,被美国队的道格·科林斯(没错,就是后来公牛、76人等队的主帅)抢断。后者突击到前场上篮造成犯规,强忍剧痛罚中了两球,帮助美国队逆转了比分。此时此刻,比赛还剩下三秒钟就要结束。比赛的悬念,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大。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开始到来了。当苏联队重新发球通过前场的时候,球队助教巴什金冒着被吹T的风险亲自来到场内,表示苏联队刚刚已经叫了暂停,但是当值主裁判没有听到。

巴什金表示,苏联队准备在两罚之间叫停。但是由于当值主裁没有听到蜂鸣器的响声,因此被遗漏了。技术台的工作人员们表示,苏联队的确叫了暂停,可裁判却出现了漏吹的情况,比赛理应重新开始。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科林斯重新执行罚球显然是不现实的,比赛只能重新开始。但是,比赛的时钟是回拨到3秒还是1秒,成为了裁判和技术台讨论的焦点。

经过技术台的讨论,最终裁判认定比赛重新倒回到还剩下三秒的时候,由苏联队进攻。美国队的球员们迅速调整了情绪,苏联队又一次从底线发球。可这一回,他们还是没能完成绝杀。美国队的球员们飞奔到了场上,开始庆祝这场艰难的胜利,场地内“USA”的呐喊声不绝于耳、不过,美国队显然高兴的还是有些早。

又一次,当值主裁判示意本场比赛的最后三秒钟需要重打。这一次,是计时器出现了问题。后来担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在当时是那场比赛的计时员,当时场地内的计时器并不是从3秒到0秒倒计时,而是从53秒到50秒进行倒计时。与此同时,三秒的时间似乎并没有给够,从发球到响哨似乎只过了一秒多钟的时间。这引起了苏联队的不满,他们表示需要重赛。

当值主裁无法做出这样的裁决,这在篮球史上是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在这个时刻,场地边有人伸出了三根手指,示意比赛重打。于是,裁判将比赛的时钟回拨到了3秒。这个人,正是当时FIBA的主席,也是国际篮联的创始人之一。

在那时,美国队的球员们已经有些不耐烦,助理教练哈斯金斯甚至建议球队即刻退场,交由国际奥委会来裁决这场比赛的胜负。但最终,美国队还是留在了场地之内,主教练伊巴在当时抱有着侥幸心理,他认为苏联队在3秒钟的时间内搞不出什么名堂。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还真的发生在了慕尼黑奥运会的赛场上。叶杰什科在后场大力掷出长传球,亚历山大·贝落夫将功补过力压两名防守球员博得了球权,他在进行了一下身体对抗之后将球打中。

漫长的三秒钟,以这样的形式结束。51比50,苏联人反败为胜,拿到了慕尼黑奥运会男篮项目的金牌,同样打破了美国队的不败金身。

伟大or作弊 美苏双方各执一词

几分钟之前,美国队球员还在庆祝胜利。但现在,变成了苏联人冲上场去品尝赢球的喜悦。美国队的球员们似乎依旧还处在抑制的状态之中,没有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过,美国代表团的官员们已经在比赛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向FIBA进行上诉。但是,比赛的结果并没有改变。据悉,当时FIBA内部一共有5个人参与了投票,认定比赛就以这样方式结束的,包括波兰、匈牙利和古巴三国的官员。巧合的是,这三国都与苏联同处红色阵营之中。

苏联方面一直以来都认定,本场比赛是苏联体育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在比赛的过程之中,球员们展现了伟大的苏联精神,并且启迪了无数青少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范例之一。在决赛射落20分的的谢尔盖·贝落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并且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担任了最后一棒火炬手。

但美国方面却认定,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他们甚至用“偷”这样的词,来形容那场令全美都不愿意在再回想起来的比赛。当时比赛结束之后,颁奖仪式如期进行。苏联队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体育馆内奏响了苏联的国歌。但在银牌领奖台上,美国队的球员们并没有出现在那里。

他们用拒绝领奖的方式来抗议着裁判的判罚,直到现如今美国队的那12枚银牌依旧被奥运会保管着,没有与他们的主人见面。当年参加过这场比赛的美国球员们,大多也都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如今依旧不愿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

用道格·科林斯的话来形容那场比赛就是:“输给苏联的感觉就像被人从摩尔大厦推下来一样,那种痛楚与从100层楼上摔到地面上没什么区别。”

据他透露,自从1972年之后,这12个人甚至从没有聚齐过。科林斯表示,每当大家聚首的时候,都会想起当年的那些事情。或许,这就是总有人会缺席聚会的原因所在。

尾声

慕尼黑奥运会结束之后,美苏冷战仍在继续。8年之后的普莱希德湖冬奥会,以大学生为班底的美国冰球队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冰球队,算是搬回了一城。再往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苏联队又一次击败了美国队。又三年之后,苏联解体,冷战背景下两国在体育领域的对抗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就在苏联解体几个月之后,梦之队在巴塞罗那横空出世,重新捍卫了美国篮球的荣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像以前那样毫无悬念的统治着篮球世界杯。12年后的雅典奥运会,阿根廷队在半决赛击败了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队,彻底打破了梦之队不可以被击败的神话。

吉诺比利曾经表示,如果你害怕他们,便永远不可能将梦之队击败。这样的精神,其实与32年前那支苏联队一脉相承。面对强者,他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虽然在那场比赛之中,有这样那样争议的事情出现,可从没有人质疑过苏联球员们的爱国精神与拼搏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各大运动队观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大致也就是如此,就像电影《绝杀慕尼黑》海报上所写的那样——“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美国男篮  /   苏联男篮  /   绝杀慕尼黑  /   NBA  /   奥运会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