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情怀就能重振铿锵玫瑰?看看欧洲女足的体系吧

马德兴06-28 09:44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马德兴法国蒙彼利埃报道

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中国女足和日本女足在法国女足世界杯赛最后两场1/8决赛中,未能抵挡住意大利女足与荷兰女足的进攻,继先前的澳大利亚队之后无缘晋级八强,这也意味着亚洲三强全部折戟于16强。而出线的欧洲女足在本届杯赛中表现出了强劲势头,8支进入16强的队伍中除了西班牙队被美国队淘汰之外,其他7强悉数晋级。这使得世界杯女足赛也开始变得像男足那样,欧洲开始包揽天下。不得不说,欧洲女足能够在本届世界杯女足赛上开辟新的篇章,就是得益于整个欧洲足球的氛围与环境,是欧洲足球体系的胜利、体制的产物与结果。而中国女足要想真正重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欧洲女足体系的胜利

在1991年首届中国女足世界杯赛和1995年瑞典女足世界杯赛上,当时在只有12支球队参赛的情况下,5支参赛的欧洲球队全部闯入8强。这也算当时的一个纪录,因为在那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球队再也没有如此多的队伍能够同时晋级8强。而本届法国世界杯赛共有9支欧洲队参赛,最后8强中占据7席,成为女足世界杯赛有史以来同一个大洲中进入8强最多的一届。这也就意味着本届世界杯的4强中,至少有3强来自欧洲。这已经追平1991年女足世界杯赛上欧洲球队有3队进入4强的最好成绩。

有意思的是,一届世界杯赛上的8强中,有7支球队同时来自欧洲,这个纪录也追平了1994年男足美国世界杯赛上欧洲7队进入8强的历史。当时8强中唯一一支非欧洲球队是巴西队,而本届女足世界杯则是美国队。在未来的8强战中,美国女足将全面应对欧洲女足的“围剿”。

相比之下,上届加拿大女足世界杯赛上,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3支亚洲女足进入了8强,再除去美国和东道主加拿大队,欧洲仅有英格兰队、德国队以及法国队3支进入8强。亚洲3队在本届赛事的1/8决赛中面对欧洲球队时全军覆没,而加拿大女足同样则被来自欧洲的挪威队所淘汰,英格兰队、德国队和法国队继续稳定在8强行列。尽管日本女足被荷兰队所淘汰让人感觉遗憾,毕竟整场比赛中,日本女足占据优势,只是在最后时刻因为经验不足、禁区内手球而导致被判罚点球,最终无缘晋级。

在上届世界杯中,亚洲5支球队参赛,在总共24场比赛中,取得了12胜3平9负的成绩,拿到了39个积分,平均每队得分7.80分,在国际足联下属各大洲中平均得分最高,超过了中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平均得分7.50分;而在总分方面,也只是比8队参赛的欧洲少。8支欧洲球队总共参加了38场比赛,15胜9平14负,拿到54个积分。4年之后,亚洲同样是这5队球队参赛,但总比赛场次只有18场,总成绩为4胜3平11负,积分就只有15分。(注:澳大利亚队120分钟战平挪威队、互射点球告负,此仗以平局计算。)

从4年前的39分到今天的15分,恐怕不能简单地说亚洲女足运动水平在下降。实际上,亚洲女足这几年来也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之中,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当亚洲女足开着小奥拓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时,以欧洲为代表的女足则坐上了奔驰,而且还是在像德国那样只有最低限速、没有最高限速的高速公路上飞奔。于是,亚洲女足和欧洲女足之间的差距已经完全不像过去那样,甚至已经被甩到了身后。

可以说,这次法国女足世界杯赛已经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未来的世界女子足坛将很快会像男足世界杯赛那样,由欧洲人主导世界女足运动的发展。本届法国女足世界杯赛或许就将是一个标志,欧洲的女足运动可以说就是这种体系的胜利。

体系不是概念与口号

可以这么说,能够进入到本届世界杯8强的队伍,都不是偶然,而更多是硬实力的一种显现,是一种必然。这种硬实力的培养与建立根本还是在于欧洲足球这种大氛围、大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体系,被直接移植或嫁接到了女子足球身上,让欧洲女足运动最近几年来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当我们在谈论着体系问题时,这种体系并不是以空对空,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完全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譬如,男足有国际足联指定的国家队比赛日,而女足同样也在国际足联的统一安排下建立了这样的国家队比赛日,而且这些比赛日就是以欧洲为主导、主要考虑欧洲各国职业女足俱乐部的利益与时间安排。像王霜在法国俱乐部效力期间,中国女足动辄将其召回国参加集训与比赛,这其实完全有悖于欧洲女足发展的常理,甚至是侵害了法国俱乐部的利益的。如果是在男足,此事估计将被无限放大、展开炒作;而放在女足,则似乎无人问及与关心动辄将王霜召回,是否符合常理。尽管我们可以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样的“高帽”来要求王霜必须无条件回国,但这何尝不是我们缺少对欧洲俱乐部足够尊重的一种表现呢?

再譬如,欧洲男足之所以呈现出高水平,很关键或者说根本的一点,就是有合理而科学的竞赛体系。俱乐部方面,欧洲足联像男足那样也建立起了女足欧冠联赛;国字号队伍方面,除了四年一届的欧洲女足锦标赛之外,各级青少年队伍都有一年一度的欧洲青年锦标赛。在2008年,欧足联建立了U16女足欧青赛;至2011年,欧足联将决赛阶段比赛扩军为8队参加,每年一届,竞争水平之高与激烈,远超国内想象。

在欧足联的指导下,各国也都有自己完整的竞赛体系,从成年队到各级梯队。任何一名球员的成长,竞赛是核心,球员从来都是“踢”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一名女足球员,从青少年阶段开始,一个赛季至少有40场左右的正式比赛。到她们20岁左右时,10年内经历过的比赛恐怕早就超过了千场。也就是在这样的竞赛体系中,同样是20岁的女足运动员,中国的女孩子可能所参加的比赛连欧洲同龄球员的一半都不到。日积月累,看欧洲女足姑娘们征战世界杯大赛,就是“很会比赛”,无球队员的跑动、穿插,持球队员的传切等等,感觉相当熟练。而我们的姑娘们则显得是不会比赛。

不止是欧洲各国的联赛体系,更重要的是,众多世界豪门俱乐部也都开始介入女足事务,全力推动女足运动的发展,也就是当下欧洲普遍流行的“男带女”。就在6月26日,皇马俱乐部发表官方声明,将收购当地一家名为“CD塔孔”的女足队,从2020年7月1日起,这家俱乐部将完全为皇马所有,收购费用为40万欧元。但从下赛季开始,这支女足就将全面使用皇马俱乐部内的各种设备与设施。据称,皇马也是迫于外界的批评与压力,才决定收购女足队伍的,因为像巴萨、马竞等这些男足豪门俱乐部都有女足,唯独皇马迟迟不见动静,广受诟病。从这个收购事件中,其实就可以感受到欧洲女足的发展氛围。

而且,今年以来,围绕着女足的各种报道中,联赛上座率一直不断创下新纪录。像今年3月巴萨对马竞的一场女足赛事,现场观众超过6万人,创下世界女足单场上座率之最。这恐怕是中国女足姑娘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放在中国,最近几年来,女足超级联赛现场采访的记者人数甚至要多于观众人数,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这就是我们对待女足运动的一种普遍态度。在世界杯赛上,中国女足需要球迷的支持,但在日常的联赛之中,更需要球迷和关注。

所谓的体系,遍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包括氛围与环境、重视程度等等;从专业的方面来说,从选材开始,到竞训、到退役之后的再教育、再就业等等。而在教练员以及师资队伍方面,如今欧洲女子足坛的教练基本都是从男足转过来的,而且,还不是那些无名小辈、在男足队伍中找不到工作之后,无奈改行去当女足教练,更多地是从优秀的男足中转移来到女足的教练,这就确保了欧洲女足教练的质量。

所有这些,对照一下中国女足,或许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中国女足早就不是20年前的那个中国女足了,环境、氛围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中国女足也就失去了重新站上世界舞台巅峰的基础。更可怕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连自己的“体系何在”都还搞不清楚。

中国女足依处“蛮荒年代”

如果用“蛮荒”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女足,与当下对中国女足各种溢美之词、各种眼泪等大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且中国女足毕竟还是世界16强。但是,这里的“蛮荒”并非指女足姑娘们,而是指当下中国女足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理念以及模式。

一提及中国女足,各界首先想到的是20年前,中国女足在世界杯赛上如何与美国女足大战120分钟、最终互射点球而丢冠。而如今围绕着中国女足,所谓的“复兴”、“重振”、“绽放”等等,也都是在各种口号指导下的说辞,似乎中国女足当下就只剩下情怀了。然而,很少有人面对当前中国女足的现实问题。而一提到现实问题,就将女足运动无法正常发展起来的原因归结为一个“钱”字,似乎只要有了钱,中国女足马上就可以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好比男足,当初也是想着靠钱来解决问题,但中国男足当下面对的现实,恐怕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迄今为止,中国女足复兴一说,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何谓“复兴”、何谓“重振”?在过去的行政体系之下,成绩、政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竞技体育本身被过渡行政化、政治化。因为中国女足曾经夺取过世界杯赛亚军、奥运会银牌,所以就是辉煌的。那是否意味着,在20年后的今天,只有同样取得了亚军或银牌,才算是复兴?可如今发展女足运动的根本目的与动机,究竟是什么?事关中国足球改革大计的“五十条”中,又是如何描述的?

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的足球运动,男足是基础,女足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足的发展。作为世界足坛的重心,欧洲男足一直在世界男子足坛处于领先地位。恰恰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基础,因而,当欧洲各国最近几年来全面开始推广与精英化提升女足运动时,欧洲女足运动的竞技水平、技战术含量自然出现了飞跃的发展。但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将中国女足与男足“割裂”开来,断然不承认中国足球基础差这样的事实,总是想用突击的方式,希望能够在成绩上快速突破。因为要快速取得突破,所以就只能是采用蛮荒时代的野蛮手法,诸如早就被反复证明无效的“长期集训”等。也就是说,面对世界女足全面而迅猛的发展,我们在管理思维、方式等方面依然还是停留在20多年前,又何以让中国女足能够全面真正发展起来?

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进攻不力,这一方面是缺少进攻体系,但另一方面也是球员在进攻中缺少创造性。可是,为了备战本届世界杯女足赛,中国足协将女超联赛全部延后到7月开始,目的就是能够腾出时间,让女足国家队展开长期集训。在参加本届世界杯赛的24支球队中,只有中国女足一支队伍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备战世界杯赛,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女足集训就超过120天。长期圈养之后,指望着女足球员们能够在比赛中有即兴发挥、创造性发挥,这只能是“痴人梦呓”。

另一方面,当众多女超俱乐部不惜重金、从国外引进高水平运动员,以便更好地准备女超联赛时,由于联赛暂停使得这些运动员没有比赛可打。换而言之,足协根本就没有考虑俱乐部的利益所在。女足运动的发展本身就很艰难,如果没有这些女足俱乐部背后的企业与公司的支持,女足职业化、市场化的步伐将更为艰难。

国字号队伍体系建设混乱

再举一个例子,试问当下中国女足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理念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无需多问,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两个字:“混乱!”何出此言?只要看一下中国女足各级国字号队伍的建设,便一目了然。

如今,贾秀全作为中国女足国家队的主教练,但这已经是中国女足从2015年加拿大世界杯赛之后的第三位主教练。相比日本女足在2016年奥运会预选赛中没有出线之后,原教练佐佐木侧夫下课、高仓麻子接手,她在这个周期之内已经先后三次与三位不同的中国女足主帅过招。而本届女足世界杯赛之后,贾秀全是否会继续执教?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而往下的女青U19队主教练,则变成了韩国人朴泰夏。这位此前还率延边队在中超联赛中杀得风生水起的韩国主帅,转眼之间就被中国足协安排为女足主教练,而且一开始先是带国家黄队。而黄队起初也是中国本土教练,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裴恩才、到张海涛,然后又变成了朴泰夏。而朴泰夏现在又从国家黄队,摇身一变成了中国U19国青女队的主教练,开始为今年亚洲女青赛决赛阶段比赛而准备。

再往下,女少U16队的主教练则是位荷兰人,甚至前两个赛季率香港东方队出战广州恒大而颇受球迷关注的香港女足主帅陈婉婷也成为了该队的助理教练。

中国女足各级国字号队伍不是不能聘请外籍教练,但是,各级国字号队伍所聘请的洋帅,这些年来从法国到冰岛、丹麦、再到荷兰等等,中国女足发展的理念与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作为媒体与球迷,铿锵玫瑰或许是一种“情怀”、一种“煽情”,但是,作为管理者而言,这究竟是在发展中国女足?抑或是进一步全面扼杀中国女足?

再回头看一下中国男足,看看中国男足各级国字号队伍的教练:

国家队:意大利籍

国奥队:荷兰籍

99国青:塞尔维亚籍

01国青:法国籍(辞职)

03国少:西班牙籍、葡萄牙籍

04国少:西班牙籍

05国少:西班牙籍

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国足球各级国字号队伍是呈如此之状况。这种混乱的结果,与“蛮荒”时代的做法所产生的结果有何区别?前面已经提到,欧洲女足的迅猛发展完全是将成熟而科学的男足发展体系移植到女足身上,令欧洲女足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中国男足过去这些年来混乱的做法与体系,又被完全移植与嫁接到中国女足,指望着中国女足复兴、重振?也就是一个梦而已。

铿锵玫瑰不只是拼搏精神

女足能够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进入16强,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且,通过本届世界杯赛,我们其实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女足与当今世界女足的水平差距。对于现在的中国女足,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煽情与眼泪。既然是一项竞技运动,中国女足需要更多地从竞技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而且,即便是重提20年的“铿将玫瑰”,我们也必须始终清楚一点,即当年像刘爱玲、孙雯、温丽蓉、高红等这批打进世界杯决赛的老女足球员们,她们不是靠情怀、靠煽情才能闯入决赛的,靠的是出色的个人能力、脚下技战术,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拼搏精神。

当我们如今都在大谈欧美女足球员的身体越来越有优势时,我们不能忘记:20年前,刘爱玲、孙雯等她们与瑞典、挪威、德国、美国等女足姑娘们比拼,身体同样是处于绝对下风。可是,为什么中国女足姑娘们可以踢得对手“没有脾气”?因为她们有出色的个人技术、技艺与技能,她们并不仅仅只有拼搏精神。

反过来,看一下现在的中国女足姑娘们,她们具备老玫瑰们的个人技术了吗?如同日本女足在1/8决赛中同样折戟,但她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何尝不是20年前中国老女足在场上所显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即拥有出色的个人技术、一对一的对抗能力。

足球是一个团队运动,但说到底,在球场上最为根本的还是一对一的能力,没有最基础的一对一作为保障,团队也就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看看本届世界杯女足赛上中国女足4场比赛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东西,特别是一对一的个人能力,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女足距离复兴、哪怕是要赶上20年前老女足球员的个人技能,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即便是与我们的近邻日本女足也无法相比。所以,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除了2016年奥运预选赛中赢过一次,一直就是无法跨越?这恐怕不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中国女足要全面重振,还是需要回到足球场上来!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马德兴

体坛周报副总编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