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每场NBA比赛开始前都有一场时尚大秀

柴夫07-23 19:17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柴夫

每当迈阿密热火客场比赛前,德韦恩·韦德就能清楚地意识到NBA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

拍拍自己的紧身牛仔裤,把自己的夹克上衣捋平整,迅速低头看一下自己的限量版球鞋是否绑好了鞋带,裤脚卷起的高度正好能露出时髦的袜子...每个热火球员走下大巴的时候都完成着这样的一系列操作。

“他们也许看上去一个个都漫不经心的样子,实际上一下车所有人都在整理自己的衣着,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要走进通道了。”韦德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

这里的“通道”指的就是走进球馆的这一路,从下大巴到进更衣室,短短的几百米却成为了每名球员不敢怠慢的“红毯环节”。勒布朗·詹姆斯、拉塞尔·韦斯特布鲁克、哈登、韦德,这些大牌球星的赛前入场环节俨然已经成了一场走秀,数台摄像机和照相机对准着他们,一时间让人觉得他们仿佛走在米兰时装周上,而不是NBA比赛前。

这就是NBA乃至整个北美职业体育联盟的新风尚,赛前入场走秀环节。

对于球员们来说,这个环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示自己的衣着品位,在换上球衣之前耍耍帅。这段走秀能让他们和球迷更加贴近,让他们吸引新球迷,还能让他们吸引赞助商甚至是对社会现象发声。“这可能是最贴近时装秀的环节了。”NFL最时尚的四分卫之一泰罗德·泰勒说,“如果你想要表达自己的品位,赛前是最好的机会。”

在NBA联盟,赛前走秀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韦德和他的同辈们还没进联盟前,这样的仪式就已经存在。说起来这个环节和古罗马角斗士对抗前展示紫金斗篷颇有类似之处,在互相厮杀前他们首先要“耀武扬威”一番。

“在勇士们走上战场前,他们都会有一定的入场仪式,现在这些家伙所做的其实是一回事。”说出这番话人名叫瑞秋·约翰逊,她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运动员圈子里相当有名。

瑞秋是一名全职运动员服装造型师,她和很多同事以此为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运动员们设计和搭配入场造型。瑞秋迈入这一行是2000年初的事情,当时她还是佛罗里达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主修英语教育。那时她的工作是帮助Jay-Z和P. Diddy等说唱明星准备服装,接着他在某个机会里结识了当时的公牛侧翼杰伦·罗斯,后者将她带进了NBA世界。

瑞秋和詹姆斯

“杰伦让我了解到NBA球员们是怎么用7个纽扣的豆绿色西服来打扮自己的,”瑞秋说,“第一次打开他的衣柜时,我的反应是,‘这都是什么鬼?’”

这并非是因为职业运动员品位太差,沃尔特·弗雷泽的貂皮大衣和阿伦·艾弗森的嘻哈装扮都成了经典,但当时NBA刚刚出台的着装令让所有球员头疼了起来。“所有人都想穿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按照别人的要求随便穿穿。所以到现在,你会发现球员们的着装花样其实比着装令之前还要多。”韦德说。

而这些自然要归功于瑞秋·约翰逊这样的服装师的出现。和Jay-Z的关系让她结识了勒布朗·詹姆斯,后者对于赛前着装有着不一样的眼界。詹姆斯发现这是一个潜在的商机,自己可以和一些奢侈品牌合作。

“这在之前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瑞秋说,“也许有人会穿阿玛尼的大衣,拎着LV的包入场,但NBA球员还没有穿特别定制服装的习惯。”詹姆斯又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而且他这么做不仅是因为商业原因。“不光是想走在潮流最前面,这还能让你在走上球场之前更加自信。”瑞秋说。

这也是不少球员在入场环节精心打扮的目标,他们希望获得更多认可,从而带着十足的信心开启比赛。

当然,也不是所有球员都需要设计师操办自己的造型,韦少和乌布雷这样的潮人就是例外。他们会自己挑选和购买服装,然后进行搭配,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联盟各大潮人奖都有韦少和乌布雷的名字。

而赛前凹造型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展示品位和收获信心,有时候还能传递信息。最好的例子莫过于2017年1月奇才的举动,当时他们和绿军结下了梁子,于是在一场比赛前,奇才全队统一身着黑色服装入场,对此比尔的解释是“这是一场葬礼之战”,有埋葬对手的意思。

另外在今年总决赛G4赛前,猛龙控卫林书豪身穿一件印有特殊句子的T恤来到球馆,他的胸前写着“身为亚洲人本身就是一种荣幸”,这句话是从亚裔女演员吴珊卓那里火起来的。

而克里斯·保罗2018-19赛季的每次入场装扮中,都有至少一件来自于非裔美籍设计师的作品,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声力挺同胞。“这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利用自己的装扮向这个社会传达一些信息。”保罗的服装师考特尼·梅斯说。

当斯特恩宣布推出着装令的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球员们会把穿衣玩出另一种花样。不过从结果来看,这样的时尚比拼显然给NBA带来了更多噱头和正面的影响,球迷们每场赛前都可以欣赏一场时装秀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