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闲扯高位逼抢③:九头鸟才是祖师爷

梁熙明     09-10 10:04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梁熙明

舍甫琴科恩师、苏联名帅洛巴诺夫斯基,奥地利名帅哈佩尔,70年代开始倡导紧逼挤压。80年代末,萨基照搬过来,全面推行中场紧逼。那么比中场紧逼还往前的高位逼抢,何时开始盛行?

2008-09赛季,瓜迪奥拉执教的巴塞罗那横空出世,除了以传控主宰了足坛,另一大特色就是高位逼抢。那支巴萨的特点是,把大球场分割为多个类似五人制的小场,一旦丢球,立即有三四个方向同时过来向对方持球者挤压,迫使对方慌乱中丢球后,重新夺得控球权,而一旦巴萨拿球,那又是对手的梦魇,因为巴萨会在不停地传控中,让对手神经崩溃。

瓜帅的巴萨已是十年前了,笔者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高位逼抢,是中国人的首创!

至少在战术理论方面,中国足球绝不落后!笔者曾经介绍过,80年代中期,上海队王后军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践三后卫的教练之一。

而中国足坛最早的高位逼抢,始见于80年代中期的湖北队。

题外话,湖北对中国足球的理论性创举,并不止高位逼抢一例,湖北队是世上第一个打442的球队!是真的打,50年代匈牙利普斯卡什一代还在玩WM、巴西队贝利与424横空出世,湖北队就开始打442了!

湖北队是在对八一队比赛中首创该阵型,主旨是摆两层防线,增加防守人数密度,顶住强大的八一队攻击力。可叹的是,球队的战术选择本该是教练员的自由实践,无可厚非,湖北队却在赛后吃牌头,被批得七荤八素,领导批湖北队“右倾保守,严重消极”,必须“严肃处理”!乖乖隆地冬,这大帽子一扣下来,人还敢踢球嘛?

湖北是中国足球六大重点发展地区之一,但湖北队长期处在中国足坛二流水平,介于甲级尾,乙级头之间。1980年,湖北队获得乙级冠军,升入甲级,但1981年全国甲级联赛名列倒数第四(16队),又降了级。1982年乙级联赛,获亚军再度升级,接着1983甲级联赛南区(8个队)仅列倒数第二,全运会未能打进决赛圈(12强)。

1983五运会后,丁三石执湖北队教鞭,老丁是1972年恢复球类运动后,全国五项球类运动冠军队成员,是湖北省第一代冠军队,老丁带湖北青年队的秘诀,就一个字:抢。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头鸟的刚烈硬气,天然注入了他们的足球之中。带湖北青年队时,老丁就凭“抢逼围”雏形,获得全国亚军,比徐根宝还早。湖北队开始崛起,正是老丁将抢逼围注入球队中,只是,他们那时不叫抢逼围,而称其为“反抢”。

所谓“反抢”,即锋线开始就向对方后卫施压,就是高位逼抢!这在当时慢吞吞软绵绵的中国足坛,令人耳目一新!

老丁这套打法,有一个前提——体力!只有高强度的体能作保证,才能实现大范围的跑动,通过跑动挤压对方后卫。为此,湖北队在老丁带领下,脱了一层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坚持12分钟3000米跑)

湖北队的进步是明显的,1984全国甲级联赛,湖北倒数第二,当年通过足协杯保级。1985联赛,获第11,堪堪保级。但在1986联赛上,湖北队脱胎换骨,勇夺亚军!

当时,湖北队中场拥有国内最好的组合之一——曾雪麟国家队的主力林强,和高丰文中青队中场核心陈方平,前场有脚法细腻的刘五一,经常有任意球佳作,他与林强是湖北队两大任意球杀手。

高位逼抢将全队阵型重心前提,因此对后防个人能力要求颇高,老丁手头有“二胡”——中卫胡一俊,是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盯人中卫之一,老将胡昌柏,是有名的硬汉,门将张定波,弹跳出色,反应敏捷,也算得上国门级的门将。

起初,湖北队球员对老丁的这套打法是有疑问的,以为自己体力跟不上,一旦体力不行,技术动作做不出来。但实践出真知,实战效果摆在那里,终于令大家心服。

湖北队凭借首创的“反抢”打法,一下抢得各队不知所措。上海队著名后卫郑彦在看了湖北队踢球后评论说:好!就该这么踢!以现在后卫的技术,你一抢,他们就完了!

1987第六届全运会,湖北队杀入前四,取得全运会上湖北足球历史最佳成绩!

2008年,老丁肾癌去世,享年62岁。中国足球历史长河中,有的是丁三石这样的铺路石,对于中国足球,媒体正面宣传得太少。一个执教青岛的利略,号称4231的发明人,就被推崇为瓜迪奥拉恩师,那么首创反抢的老丁,难道不该大书一笔吗?

今天我们看到拜仁扑向巴萨巴黎防线,抢得对手不知所措时,我们都该起立,向老丁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