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王勤伯
南方球队那不勒斯3年内两夺意甲冠军,2次夺冠间隔时间甚至比马拉多纳时代还短,意甲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不勒斯,能挣又会省
在足球进入21世纪以后,拉齐奥(2000年)和罗马(2001年)赢得的2次意甲冠军曾被视作绝唱。此后,随着当时的电视转播出售,北方豪门和中南部球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几乎没有人相信北方三强之外的球队能够赢得意甲冠军。罗马、拉齐奥都没希望,更别说复刻当年的桑普多利亚、维罗纳童话了。
甚至,即使是尤文图斯经历了被罚降级,国际米兰和AC米兰经历严重经营危机,老板换人,北方三强仍然垄断着意甲冠军头衔,直到2022-23赛季才被那不勒斯打破。
2004年秋天德劳伦蒂斯接手那不勒斯,该队从低等级联赛开始征战,在漫长的时间里,即使这支球队也曾多次打进欧冠,出售过一系列高价球星,从拉韦奇、卡瓦尼到伊瓜因,但很少有人相信那不勒斯可以挑战北方三强,哪怕是在三强出现低迷时乱中取胜也不敢奢望。
德劳伦蒂斯这位电影商人,很多时候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矛盾的角色。他不停地宣布意甲需要改革,但他自己的很多做法又绝对是一个最保守的老式主席做派。他的俱乐部完全是家族化经营,甚至受到不少人的嘲笑,就连效力过那不勒斯的球员也不总是夸奖其经营管理。拉韦奇曾经扇过德劳伦蒂斯次子一耳光,在他看来,这家伙纯粹就是个不学无术、被老爸安排来俱乐部跟队的孬种。
同时,德劳伦蒂斯还有很多别的俱乐部老板没有的操作,例如在俱乐部有盈利的年份给董事会成员大笔分红。德劳伦蒂斯经营那不勒斯20多年来,俱乐部总营收超过35亿欧元,净利润累计接近1.5亿欧元,董事会分红总额高达4270万欧元。
那么,那不勒斯在经营“健康”方面的成功要素,到底来自什么?或许也很简单,那就是节约成本,不整花活儿,有机会卖人就卖掉。从逐年财报看,那不勒斯在最初几年有过连续亏损,这是德劳伦蒂斯打造球队所致。但在意甲站稳脚跟以后,从2009年开始,俱乐部每年的营收开始迅速增长,从2017年开始,俱乐部年收入稳定在2亿欧元以上。
在最近20年,那不勒斯共计有12个赛季盈利,8个赛季亏损。通常来说,亏损和出售球星赢得巨额利润以后的重新建队有关,亏损额少于之前的盈利,而且往往在2年内通过新一轮出售又可以获得更多盈利。但也有疫情影响,例如亏损最严重的年份是2021年(亏损5800万欧元),这和主场经营缺失有关。最赚钱的年份是夺冠的2023年——净利润达到7970万欧元,这不仅是俱乐部历史最高,也是意甲历史上俱乐部单赛季盈利最高纪录之一。
意甲豪门,自作孽
仅仅就在10年以前,那不勒斯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无论如何努力都会被北方豪门之一压制,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北方三大豪门集体乏力的现实。这场逆转是偶然,还是有历史原因?
如果比较去年赢得欧联杯冠军、近年多次闯入欧冠的亚特兰大,还有去年打进欧冠、今年赢得意大利杯冠军的博洛尼亚,可以看到,这些俱乐部的营收规模都在1亿至2亿欧元区间,同时他们的转会市场非常灵活。造星不仅是为了出成绩,也是为了卖人盈利,不存在必须加薪续约的球员,更不存在什么豪门旗帜。
这种类别的俱乐部,比较像“葡超化”的意甲俱乐部,转会市场的“淘宝”能力强,造星转化率高,而且人员更换速度快,因此确保了阵容不至于持续老化。同时更关键的一点在于,他们的投入即使出现赤字,也基本是投资人可以承担的范围,不会出现动辄上亿级别的赤字。这样的俱乐部打进欧冠或者赢得奖杯是红利,如果没有打进欧冠,整个赛季无冠,也不代表着任何一种悲剧。
北方三大豪门目前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例如去年末尤文图斯的首席执行官毛里齐奥·斯卡纳维诺说,“尤文图斯在未来,也仍然应该是在体育方面拥有最高投资预算的球队。这是为了确保球队的高度竞争力。当然,还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行合适的引援,并且还需要一点运气。如果只是为了削减而削减,会导致同时削弱竞争力,这样的策略是不合理的。”
但事实是,尤文图斯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竞争力的提升,相反,所有人,从管理者到球员,都在顶着一口压力锅比赛。目前俱乐部在电视转播、赞助商和赛场收入等方面已经无法覆盖球队的高投入,必须要力争打进欧冠、赢得重要奖杯,才能减少赤字。这种经营的杠杆性质超强,之前国际米兰、AC米兰的老板更迭,也与之密切相关。没有老板能够承受连年巨额亏损必须填平赤字的压力,债务累积太多只能更换老板,意甲又不允许像中超一样用大规模母集团“借款”来填平赤字。
而且,过去意甲三大豪门通过花钱,能够签下个人实力足以决定联赛冠军归属的球员,例如伊布拉希莫维奇这种类别。但现在意甲三大豪门花钱,更多只是花钱“买彩票”,真正有决定能力的球员身价更高,不是目前的三大豪门可以承受的。也就是说,意甲三大豪门并没有办法确保花更多钱就能打造出有绝对统治力的球队。马罗塔的国际米兰在竞技管理层面已经是一个典范和积极的例子,但阵容的老化、深度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在3年内2次打进欧冠决赛的同时,联赛争冠输给那不勒斯。
意甲豪门玩不转的局面到底是谁造成的?或许每个人都可以站出来抱怨是因为意甲竞争力不如以前,在品牌竞争中完败给英超,意甲国内、国际版权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英超的海外版权销售额。
意甲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世界第一联赛跌落到今天,要说责任,最大的责任还是在于几家豪门勾心斗角,从不考虑联赛整体经营和形象推广。最终,蛋糕越来越小,日子最难过的不是中游球队,而是还要继续穿着貂皮大衣维持豪门形象的那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