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新闻客户端 打开

何为“女运动员”?裸体检查到染色体检测到睾酮检测

毕陌     05-06 12:44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毕陌报道

近日,塞蒙娅上诉国际田联被洛桑体育法庭驳回一事引起了国际体育圈的关注。这一判决无疑会进一步复杂化目前体育圈的性别认证问题。目前各大体育项目都按照性别设置“男性运动”及“女性运动”两项。那么,在大家都是人类的前提下,国际体育组织是如何定义“男运动员”,“女运动员”的?

早在1930年代,当时的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就意识到了在体育运动中建立性别定义及鉴定系统的必要性。1950年,国际田联率先引入性别检测制度,目的是阻止男性运动员假冒女性(冷战背景下,西方国家认为这是共产主义国家善用的伎俩),在高度依赖身体素质的田径运动中取得优势。由于拒绝参加性别检测,1949年在伦敦田径比赛中崭露头角的荷兰新星迪莱马被国际田联终身禁赛(在迪莱马去世后,她被专家认为是携带有Y染色体)。当时的性别检测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女运动员需要赤身裸体在医生团队面前接受检查。

1949年迪莱马在伦敦一举成名

迪莱马生活照

1968年,奥委会正式启动了性别检测制度,检测方式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染色体检测技术,以XX染色对或XY染色对为依据来鉴定运动员的性别。随着科技观念进步,这一鉴别标准逐步受到质疑。1985年,西班牙跨栏选手帕蒂尼奥因为被检测出携带有具有男性表征的Y染色体,而被国家代表队除名,并遭到了前队友的孤立。几年后,相关专家证明帕蒂尼奥的Y染色体并不能帮助她分泌比普通女性更高的睾酮,也就是说, Y染色体并不能帮助帕蒂尼奥在竞赛中获得任何优势,国际田联随后停止了染色体检测。

染色体检测牺牲品帕蒂尼奥

根据科学调查,双性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在0.05%到1.7%——这取决于怎样定义 “双性人”(intersex people)这个概念。双性人的各种状况中,包括一些不影响“双性人”其生理性别以及无法帮助“双性人”获得竞技生理优势的情形。因此,各大国际体育组织在鉴定性别中把重点放在女运动员是否通过男性表征获得竞技生理优势,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染色体这样的性别表征去定义“女运动员”。1996年奥运会最后一次通过染色体鉴定运动员性别之后,国际奥委会放弃了这一检测方法。

既然重点放在“女运动员是否通过男性表征获得竞技生理优势”, 各大机构就需要一个科学指标来衡量“能够获得竞技生理优势的男性表征”。当时,科学家一致认为睾酮含量是一个最佳的标准。作为一种激素,睾酮帮助男性在发育中获得相较女性更强壮的肌肉,更坚硬的骨骼以及更低的脂肪含量。

体育科学家塔克为塞蒙娅的上诉提供了协助。他的研究结论为: 在青春期男性与女性的运动成绩逐渐拉开距离,跑步运动中,成年男性运动员的速度一般要比同类运动女性运动员的速度要高出10%, 而这种差距在个别运动中更大,比如标枪和链球。这种两性差距一定程度来自于体内睾酮含量,因此一些兴奋剂的原理也就是增加运动员的睾酮含量来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服用睾酮是部分运动中女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方法,比如健美

在塞蒙娅事件中,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用睾酮含量来定义“女动员”从科学角度来说简单粗暴。首先,尽管在更大样本的情况下,男运动员因为高睾酮含量具有对于女运动员的绝对优势,但在精英级别女运动员的小样本中,睾酮含量与比赛成绩之间是否有统计学上的联系仍然非常模糊。塔克在看了国际田联的研究后,也指出国际田联的研究小问题很多,比如很多样本被重复统计,此外国际田联的对照组——实验组取样也有问题。

塞蒙娅曾服用药物以强行降低自己的睾酮含量,达到国际奥委会之前10纳摩尔/每升的睾酮标准,根据塞蒙娅的比赛数据,强行服用药物让她的成绩下降了4%。塞蒙娅认为国际田联与奥委会的标准不公,“我仅仅只是想以我的自然身体状态奔跑而已。”

而问题的关键是,国际田联10纳摩尔/每升或5纳摩尔/每升的指标,是根据普通女性的理论最大睾酮含量设定的,并未考虑双性人的生理情况。